fbpx

磨豆機調節粗細到底差在哪?

磨豆機調節刻度就像走樓梯

將內外刀相碰後,定義為一樓(歸零起始點)
從一樓開始走,走的樓層越多,內外刀距離越遠,刻度粗細越粗
上調與內調(Q2/XPRO),如果忘記刻度,必須回到一樓重新計算
JMAX同為上調式但有樓層顯示,可以知道大略相對位置

直調(ZP6/KMAX/KULTRA)就像坐電梯,想到幾樓
紅點對到哪個數字,粗細就能直覺檢視,數字越大越粗,越小越細
只要沒有拆除刀盤,不需要重新歸零,回到一樓重新算。

磨豆機每格微調差在哪裡?

同樣要爬一層樓
Q2 只需要走30台階就抵達二樓,如果規定每一步只能走一臺階
 Xpro 則需要走60台階 才能抵達二樓,看似需要走的比較多會比較久
但別忘了如果已知要到二樓,就可跨大步(一次轉多格) 一樣可以很快抵達二樓。
 
Xpro相對Q2來說 ,由於台階較多 能夠選擇的風味(台階)就更多


這三件事,拿到手搖磨豆機後千萬不要做

1.歸零後,不斷的轉動磨豆機搖臂

相信剛拿到磨豆機的用戶都會發現,往往搖臂是可以輕鬆轉動的,無論是任何調整方式的磨豆機,在出廠時我們都會特意將磨豆機的刻度調粗,目的是為了避免用戶,一拿到磨豆機後立即插上搖臂試磨,造成磨豆機內外刀盤摩擦。

故出廠時才沒有歸零,以減少刀具受損的機會,不過不小心於歸零時轉動搖臂,也不需要太擔心!只要不要長時間摩擦,對於刀盤影響不大。

當粗細非常細微的時候,好像聽到磨豆機某個角度,會有內外刀摩擦的聲音是正常的嗎?由於製程的關係,所以刀盤無法做到真正的正圓,在刻度極細的情況下會有磨刀的現象是正常的喔,每款磨豆機最細的範圍都不太ㄧ樣可以視建議刻度表上的最細範圍作為標準,即可減少內外刀磨損的機會。

2.水洗磨豆機,尤其是用小蘇打水

小蘇打水好處非常多,不過溶於水後,因為呈現「弱鹼性」,如果與陽極處理的鋁合金接觸,容易導致表面的陽極脫落,造成外觀上的影響。

能夠理解第一次使用時,會希望可以徹底清潔後再使用,不過在新手一定要知道的手搖磨豆機清潔問題。有提到
雖然內部零件是不銹鋼材質為主,但有些隙縫如果沒有徹底乾燥,還是有生鏽的可能,1Zpresso磨豆機都能免工具徹底拆解,磨豆機內部幾乎沒有清潔死角,相對方便許多,磨豆機徹底拆解後,用毛刷搭配吹球就能達到蠻完整的清潔效果。
如果搭配毛刷徹底清潔,還是覺得喝到的咖啡,有被之前的咖啡油脂影響風味可以試試研磨一些燕麥後,再徹底拆解磨豆機清潔即可。

3.減少咖啡靜電,直接朝著磨豆倉噴水

由於豆種和烘焙程度還有氣候等因素多少都會有殘粉靜電沾附在刀盤上,如果嚴重的話,可以在研磨前加入極少量的水到咖啡豆中,可以減少咖啡靜電反應,如不知道如何操作,可參考這個影片操作,後續再定期的徹底拆解清潔,對於磨豆機本身影響不大。

但千萬不要為了省事,直接朝磨豆機內部噴水,畢竟這樣容易讓磨豆倉內過於潮濕,導致刀盤與軸承生鏽。

電動磨豆機與手動磨豆機怎麼選?

手搖磨豆機是給有閒情逸致的人使用的?

其實會有這樣的印象,一點也不意外就好像明明有電梯,幹嘛走樓梯一樣,有種事倍功半的感覺

但隨著時代的演進近幾年 手搖磨豆機改變打破了許多人的刻板印象

【研磨時間的縮短】
手沖粗細,20克可能只需要30-40秒就能完成

【顆粒均勻度大大提升】
雙軸承的固定方式,已是目前許多手搖的標配

【調整刻度的改變】
從原本憑感覺看間隙,到有了數字參考,當作歸零點的依據,
甚至像電動磨豆機一樣。不用聽聲音算刻度,直接看數字對應粗細即可。


當然對於多杯需求的用戶來說手搖磨豆機
就算再快,
也沒有電動磨豆機來得快速,
相較於平價的電動磨豆機,
好清潔與低殘粉的特性,
也是許多人願意選擇手搖磨豆機的原因之一,
方便收納不佔空間與好攜帶更是手搖無可取代的地方,
每樣商品沒有所謂的最好而是要看個人的需求。

新手一定要知道的手搖磨豆機清潔問題​

新手一定要知道的手搖磨豆機清潔問題

1.第一次拿到手搖磨豆機需要怎麼清潔?

可以使用少許咖啡豆試磨後不要飲用即可,至於克數,沒有一定,可以順便參考建議刻度表,稍微目測一下自己平常喜好的粗細,記得磨豆機不能水洗哦。

2.磨豆機水洗可以嗎?

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內部零件是不銹鋼材質為主,但有些隙縫如果沒有徹底乾燥,還是有生鏽的可能,1Zpresso磨豆機都能免工具徹底拆解,磨豆機內部幾乎沒有清潔死角,相對方便許多,磨豆機徹底拆解後,用毛刷搭配吹球就能達到蠻完整的清潔效果。

如果搭配毛刷徹底清潔,還是覺得喝到的咖啡,有被之前的咖啡油脂影響風味
可以試試研磨一些燕麥後,再徹底拆解磨豆機清潔即可

3.手搖磨豆機多久需要清潔?

每次使用完後,吹球可以由入豆處上方的位置往下按壓,讓磨豆倉內的細微殘粉盡量往下,再搭配毛刷在刀盤與粉瓶做基本的清潔即可。

4.手搖磨豆機什麼時候需要徹底拆解?

徹底拆解的頻率其實沒有一定,不過建議至少二至三週可以徹底拆解做清潔。

5.手搖磨豆機需要使用磨豆機清潔錠嗎?

相較電動磨豆機而言,手搖磨豆機通道較少,且徹底拆解相對容易,所以沒有一定需要使用清潔錠
即便使用完磨豆機清潔錠,還是要徹底拆解,清潔錠功能主要與燕麥類似,除非覺得有影響風味才有需要特別使用。

手搖磨豆機建議刻度對照與粗細

《建議刻度不是唯一的解答,而是你找尋專屬風味的路標》

磨豆機之所以需要能夠調整刻度
除了因應不同的咖啡沖泡需求外
由於每個人使用的豆種與烘焙程度
以及沖泡的手法有所不同
加上個人風味喜好的差異
因此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你可能會想那為什麼還需要提供建議刻度?

主要是為了縮短第一次使用,
磨豆機刻度的摸索期
提供一個方向,幫助你在較短的時間內
找到屬於自己最佳的風味範圍
每個人手的力道不同,
鎖緊力道無法統一標準
所以歸零點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刻度上也會略有不同
建議刻度只是一個方向,至於怎麼走,
取決於你的喜好
勇於嘗試不同的刻度,
或許你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

建議刻度可以參考說明書的建議刻度表】開始測試,找出屬於你的專屬風味

咖啡磨豆機調整刻度時最常遇到的五個問題

手搖磨豆機如何調整粗細 裡介紹了許多的磨豆機調整的方式,小編這裡整理了幾個,常被詢問的問題集

1.請問磨豆機每次研磨完咖啡豆後,都需要歸零嗎?

以內調式(Q2/KS/JE)與上調式(Jepro/Jeplus)來說,『歸零』是要調整刻度時才需要做的動作,一但調整到喜愛的刻度,磨豆機並不需要每次都做歸零。
那什麼時候需要做歸零呢?由於內調式/上調式的刻度盤數字與粗細沒有關聯,所以當你遺忘現在的刻度是多少時,才有需要在再次執行重新調整。如果只是單純微調粗細,也不需要做歸零,希望顆粒粗一點,就逆時針轉動調扣,希望顆粒細一點,順時針調整調扣即可。

直調式(EPRO/KPRO/KMAX/KPLUS),由於刻度顯示上較為直覺,就算遺忘了磨豆機的粗細,也可以透過調節環上的數字辨別,因此調整粗細上,沒有歸零的需求,調整時直接按照數字上的顯示做判斷即可,數字越大則是越粗,越少越細。EPRO最少能調整55格刻度,K系列則是可以調整至少120格,故K系列超過一圈後0即是9,1即是10,以此類推,直調式唯一需要歸零的狀態,只有徹底將內刀卸下時,才有需要再做重新歸零的動作。

歸零標準

由於每次轉刻度的力道 很難完全相同,故歸零的判斷方式 將磨豆機裝上搖臂,
手不握搖臂 僅搖晃機身,此時搖臂無法自然 繞一整圈即可。

2.磨豆機歸零時,調扣上的標示點,指到數字不是零是正常的嗎?

以內調式來說,由於刻度盤上的數字只是幫助記憶歸零點的位置,所以對到的位置不一定會是0這個位置。

以直調式來說,當徹底拆解組裝完後,歸零的標準只要搖臂無法大幅度晃動即可,而非完全鎖到底,讓搖臂一動也不動,因為調節方式相對省力,每次力道無法達到統一,所以轉緊時會有幾格的差異是正常的。

3.磨豆機拆解後,歸零點每次都不一樣是正常的嗎?

內調式磨豆機,徹底拆解後,再重新安裝歸零點,可能因使用時間/拆裝次數/中軸螺紋磨合/內外刀盤間的殘粉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4.請問A款磨豆機刻度兩圈,對應B款磨豆機刻度是多少?

由於刀形設計與調節方式不同,即便下降的高度相同,研磨的粗細也不會完全一樣,如不清楚適用的刻度,可以參考說明書的建議刻度表 ,不過建議刻度表主要是減少刻度摸索的時間,也沒有一定只能用建議刻度上的範圍,不要被建議範圍給限制喔。

5.為什麼磨豆機的建議刻度表比我的習慣還要粗?

由於每個人使用的豆種與烘焙程度以及沖泡的手法有所不同,加上個人風味喜好的差異,因此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你可能會想那為什麼還需要提供建議刻度?主要是為了縮短剛拿到磨豆機刻度的摸索期,提供一個方向,幫助你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屬於自己最佳的風味範圍,另外每個人手的力道不同,鎖緊力道無法統一標準,所以歸零點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刻度上也會略有不同,『建議刻度』只是一個方向,至於怎麼走,取決於你的喜好,勇於嘗試不同的刻度,或許你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

磨豆機調節粗細到底差在哪?

磨豆機調節刻度就像走樓梯 將內外刀相碰後,定義為一樓(歸零起始點)從一樓開始走,走的樓層越多,內外刀距離越遠,…

手搖磨豆機如何調整粗細

影響磨豆機粗細的變化主要是控制內外刀盤的間隙,所謂的內調式、上調式、直調式,簡單來說是根據他調整的位置和方式有所區別而命名。

1.經典內調式(Q2/KS/JE)

絕大部分的手搖磨豆機都用這種方式調整,需要將粉瓶轉開後,調整調扣的鬆緊,進而影響粗細的變化。有別於一般磨豆機,底部都是一片空白或是只有簡單的粗細方向標示,通常粗細顆粒,要憑感覺與視覺甚至是聽覺,去決定粗細的大小,從哪邊開始計算圈數也是一頭霧水。

因此設計了數字的方式,方便記憶歸零點的位置,當順時針轉緊調扣到底後,看調扣上圓點處對應的位置,即為歸零點,當逆時針鬆開時,遇到相同數字則為一圈,鬆開的圈數越多越粗,越少則越細,由於每個人的力道很難統一,故歸零的標準,只要將磨豆機搖臂裝上不會大幅度晃動即可,不需要轉到刀盤一動也不動。

2.上調式 (jepro/jeplus)

邏輯與內調式相同,數字與粗細沒有相關,差異在於不需要將粉瓶拆開即可調整,相對內調式來說上調式的jepro與jeplus調整更細微,主要是針對義式需求設計,在粗細調整範圍內可選擇的刻度更多,便於在使用義式咖啡時有更多選擇風味的機會。

3.上調式(jmax)

同為上調式的JMAX有別於jepro/jeplus,調節時多了三角形刻度與數字的視覺輔助,可以更直觀判斷刻度,相較jepro/jeplus,調整更進化,達到極細微調的程度,對於義式來說可選擇的風味更多,將近有400段可以調整。

4.直調式(Epro/Kpro/Kmax/Kplus)

直調式即直覺式調整,與電動磨豆機的方式相似,磨豆機的刻度粗細與調節環上的紅點所對應的數字有關,數字越大越粗,越小越細節省了計算刻度與圈數的時間,在每次使用時隨時都可以透過紅點確認刻度。

總結

說了這麼多,到底調整方式怎麼選擇 主要還是回到需求面,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1.經典的內調式
雖然結構簡單 調整時,需要拆掉粉瓶,相對麻煩 調整刻度不夠直覺。

2.上調式
主要針對義式微調,可選擇的風味較多 若常有不同器材切換時,需要轉的圈數會比較多。

3.直調式
相對直覺調整,無論是在器材切換 或是調整粗細也更方便,小編個人最喜歡的一種調整方式。

 

 

 

手搖磨豆機研磨想要更省力,你一定要知道的三個關鍵

你一定很好奇


為什麼我們在咖啡展
都會特別強調
提供試磨的咖啡豆
是偏淺烘焙的咖啡豆

你可能會想,不都是咖啡豆嗎?
為什麼需要特別說明
主要是因為淺烘焙,烘焙時間相對短一些,
含水量較高,相對就會比較硬,
深烘焙烘焙時間較久,
水分揮發的比較多,質地就會比較脆

你發現了嗎?

如果我們都是用深烘焙來給你試磨
那基本上每一款的差異就無法體現出來了
先不論你是否都喝中深烘焙的咖啡豆居多
哪怕以後忽然想喝淺烘焙時
你可能就會不想喝咖啡了

除了豆種與烘焙程度的差異外
我們也發現很多有趣的研磨方式
無論是要夾腋下或雙腿
最常見的就是把磨豆機放在桌上研磨
不過這沒有對錯,畢竟只要能將咖啡豆完成研磨即可

根據許多客戶的反饋與我們自己的使用心得

抓握磨豆機的位置也會有影響,統計下來

A.抓握A與B的位置 會比C和D來的省力
B.兩隻手一起轉動,會比一隻手固定來的省力
C.站著研磨會比坐著更省力

如果遇到超級硬的咖啡豆時

可以試試,將磨豆機稍微傾斜一些
讓研磨的量減少,會再省力一些

磨豆不是靠蠻力,用對力氣才省力

 

電動磨豆機與手動磨豆機怎麼選?

手搖磨豆機是給有閒情逸致的人使用的? 其實會有這樣的印象,一點也不意外就好像明明有電梯,幹嘛走樓梯一樣,有種事…